脊柱側彎的定義
脊柱側彎的定義是脊柱側彎超過10°,并且在三個平面上都發生了扭曲情況。
從后面看,脊柱[側彎]了;側面來看,脊柱的生理弧度亦改變了,本來后凸的背部平了,而原本微微后凹的上腰部(胸腰部)則向后凸;從頭頂往下看時,胸或腰部亦相對肩部扭曲。
▽脊柱側彎是三維的脊柱畸形。脊柱從正面(a)、側面(b)、甚至從頭頂處(c)看都有偏歪
原發牲的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的成因很多,可有先天性的包括骨骼發育異常,神經肌肉的毛病和一些遺傳病等等,但約八成患者原因不明。原因不明的脊柱側彎統稱特發性或原發性的脊柱側彎,視乎病發的年紀,可細分為幼兒原發性脊柱側彎、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和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其中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占的比例最多,影響年齡由10歲至17歲11個月的群組。
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的弧通常都處于胸部,胸向右邊側凸。如果腰彎存在,則通常處于左邊。若胸彎向左而腰彎向右,則患者應接受磁力共振檢查,排除患有其他病癥的可能。
功能性與結構性的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可分為功能性及結構性兩種。
功能性脊柱側彎是指側彎并不是原發性的,是由一些毛病引起的。當問題解決了,側彎便會改善。功能性側彎多見于雙腳長短不一。在矯正了雙腳長短差異時,,功能性脊柱側彎
便會消失。同樣若側彎是由于腰痛引起,改善腰痛便可以改善脊柱的彎弧。
相反,結構性脊柱側彎較為僵硬。脊柱多有旋轉和側移,與功能性的脊柱側彎不同,兩邊側屈的幅度都不相稱,這種側彎并不能通過手法治療改善。手法治療只能改善功能性的脊柱側彎,對結構性脊柱側彎并沒有效用。現時研究指出這種側彎只可以通過支具、針對性的脊柱側彎運動,如施羅特運動,SEAS(脊柱側彎科學運動)和手術治療改善。
功能性與結構性脊柱側彎的分別
脊柱側彎有何危害
脊柱為人體的中軸骨骼,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并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而當我們的脊柱發生變形,改變了生理曲度,為題也會隨之而來。
情緒低落,自卑心理
在發現患有脊柱側彎后,一些女孩會不開心,甚至出現焦慮、抑郁等癥狀。在診所里,有時候會遇到患者與母親齟齬,特別是當母親向醫生投訴女兒的不良姿勢或不做運動時,談話通常都會挑起患者的情緒,令患者憤怒、自我形象低落,影響患者和家人關系及治療進程。
一相研究發現,脊柱側彎超越40°的成年人中,19%會將自己關起來,減少社交活動。他們的職業選擇減少,結婚率亦比正常人低,且擔心將毛病遺傳給下一代。所以在外國,心理治療是治療脊柱側彎時不可或缺的部分。
情緒問題亦會影響需要穿戴支架的患者,他們擔心支架惹人側目,因此盡量穿著松身的衣服。縱使運動能增加他們的自信,但很多人都不肯做適當的運動。
心肺功能減低
患者的心肺功能會因脊柱側彎的程度和位置而受影響,如果育柱側彎位于下胸腰或腰部,心肺功能不會受影響;但若側彎累及胸椎,便可能影響呼吸功能,程度似乎側彎幅度而定:輕微和中等幅度的胸彎,會減低肺活量和呼氣量,患者較易患上呼吸道疾病;若胸側超過60°,患者的肺活量將明顯減低,上落樓梯或斜路時感到氣促,影響生活體素。如果胸背側超過100°,更會嚴重影響心肺功能,患者肺部感染及患上心臟病機會都會增加。
腰腿痛,引起神經癥狀
在發育時期,大部分患者的脊柱側彎都會加劇,只有小部分人的幅度可恒定不變。當發育完成后,患者不再增高,脊柱側量加劇的速度便會減慢但如果患者骨質密度偏低,偏歪的脊骨不能有效承托上身的重量,脊柱側彎的速度便會大幅增加。
若側彎影響腰部,患者會出現腰痛情況。初時腰痛通常較輕,很容易復元,但隨著年紀增長,腰痛程度和頻率都會增加,最后就會變成慢性痛癥,一部分患者還會有神經痛,感覺臂部丶大腿后或小腿外側麻痺及疼痛。疼痛的程度也與年齡相關,年齡愈大疼痛持續時間亦愈長,程度亦較嚴重。
腰痛多起于50至60歲,當隨著側彎的惡化,嚴重者可導致坐立不安,坐著時不能伸直腰部,站立也成問題,舉步為艱,躺下睡時患者會感到疼痛程度稍減,起床時也會感到疼痛減少,但睡覺時轉身就會感到困難,不能照顧自己,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如何篩查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在幼兒、少年和青少年都鮮有癥狀,患者沒有任何不適,因此通常難以自我發現,一般都是通過朋友、家人或在體檢時發現。如何進行有效的脊柱側彎篩查將成為預防脊柱側彎的良好手段。
1、目測
①當胸部出現脊柱側彎時,側凸多處于右邊。
從后面看,患者肩膀會呈現不對稱,右背部通常都會向后隆起,并向右凸,左背則向前凹,盤骨則向左移和向后旋轉。
從側面看,胸背部變得扁平,胸腰段向后凸。需留意,胸背部愈平,脊柱側彎惡化的風險相對愈高。

胸部的彎弧通常呈右凸。從相片中,可見右肩向前旋轉了、右背隆突和盤骨向左側移。
②患者如有胸腰段或腰段的側彎問題,多出現左邊。患者左腰隆起。
從后來看,可見患者的肩膀水平不一。右肩向前、左肩向后。很多時候,右肩較左肩為低,腰部呈不對稱。左腰部隆起;右腰部則可見一條摺痕。彎弧愈嚴重,摺痕就愈深。盤骨則向右移。出現這類彎弧,盤骨通常都左右水平不一;皮帶傾向一側,一邊的褲腳會較易磨蝕。

很多脊柱側彎患者背部的生理弧度都減低,背部相對平了。
③另外,可以在頸底處吊一條鉛錘。若鉛錘經過股溝,即表示軀干沒有側移。軀干的偏歪觀乎脊柱側彎的位置和有多少個彎弧。若患者只有一個彎弧,則軀干的偏移會較明顯;相反若患者有兩個彎弧,軀干便較為平衡、偏歪就沒那么明顯了。
一個胸腰段側彎的患者。從圖可見他的右肩向前旋轉了;右腰部隆起,左腰部凹陷、盤骨向左邊側移。如果我們在盤骨中間劃一條線往頸部,可見這條線止于頸骨的左邊,說明軀干向右偏歪了
④如果軀干的偏差并不明顯,可囑患者向前彎腰作檢查。患者分腿站立,雙腳與盤骨齊,合掌前俯,若患者雙腳長短不一時,宜微屈較長的一只腳,讓盤骨呈水平位,從患者背后觀察他的背部是否對稱。如覺得方法麻煩,可囑患者坐著俯身向前。若發現兩側背部不相稱,表示患者可能患有脊柱側彎。做這個測試時,胸部側彎通常比較明顯,較易察覺;胸腰或腰部的側彎相對較難發現,特別對一些較胖的青少年。所以檢查時需要特別細心。如有懷疑,應該找專業意見。

俯前增加背部的旋轉,凸顯兩側的不平衡。從圖中,我們可見到右背明顯高于左背;且左背凹陷
2、以儀器量度
學校體檢時,通常都以一小儀器檢查脊柱。那儀器名為脊柱側彎儀,作用在于量度軀干的旋轉角度。
檢查時,患者按上述的方法前俯,護士將脊柱側彎儀平放在患者的背部,檢查軀干是否有側傾,并量度側傾角度。若軀干旋轉了5°,即表示患者可能有脊柱側彎。若船干的旋轉多于7°,則照示患者應該有脊柱側彎,需要接受X光檢查,以連一步確診,及檢查成因。 X光檢查亦有助知道側彎的程度和受影響的位置。

X光檢查進一步確診脊柱側彎
當體檢時發現患者可能患有脊柱側彎?護士會轉介患者往看醫生,作X光檢查。圖生通常要照一張站立正位的全脊柱X光片,為了減低乳房受到幅射的影警:X光通常都是從后照前,患者背向X光儀器后前位(即X光從后到前)的X光比前后位的X光幅射少照片一般包括整個背部,第一節胸椎直至盤骨頂部。
從X光像,醫生會作出鑒別診斷,以決定患者是否患有脊柱側璧?及是否為起因不明的原發性脊柱側。從X光處醫生可見到脊柱側壁的位置,側彎的幅度和椎骨旋轉的角度。通常醫生會以科布氏角,即側的幅度作為治療的指標,包括患者是否需要治療和治療的成效。如果器生不能確診,懷疑脊柱側有其他可能時,就會轉介患者往照磁力共振。
量度科布氏角
科布氏角的量度方法很單。在彎弧頂端和尾端最斜的椎體劃一條切線,然后在這兩條切綜名劃一條垂直線,它們交角就是科布氏角,它就是脊柱側彎幅度的指標。
從Ⅹ光片可見椎體旋轉的程度,通常頂椎(為彎弧處于水平的節段)為旋轉最多的椎體。旋轉的幅度可以用旋扭尺量度。當腰部椎體旋轉多于33%,患者出現腰痛機會較高。
骨齡(髂嵴骨化的程度)
除了科布氏角外,另一個重要的指標是骨齡,發育成長時,盤骨處為軟骨,隨著成長,這段軟骨漸漸骨化。醫生可憑骨化程度判斷骨骼成長的程度,不過髂骨化的評級標準在美國和歐洲都不同。
香港通常會使用美國分類。將髂分為四段。當
1.髂嵴沒有骨化,表示Risser0或骨齡等于0
2.髂嵴的外側段開始骨化時,就是骨齡1
3.髂嵴的第二段骨化時,就是骨齡2
4.畫的第三段骨化時,就是骨齡3
5.髂嵴的第四段骨化時,就是骨齡4
6.整條髂嵴軟骨鈣化和髂嵴溶合時,這就是骨齡5了。
不同的骨齡在臨床上有不同的臨床意義。髂嵴尚未鈣化,即骨齡為0時,患者正處于生長的高鋒期,腎柱側彎惡化的風險高,同時側彎改善的機會亦較離。當骨齡為3或以上,體高增加的速度就減慢,預示脊柱側彎惡化的風險減低。當患者的骨齡為4或5時,就預示患者的發青已近尾聲。然而,一部份人仍然會有輕微的增高。脊柱側彎惡化的風險雖然較低,但有10-68%的患者的彎弧會繼續惡化。
側位X光
X光診斷時,一般較少使用側位照射。但當患者背部扁平,便需要照射側位X光?以備將來作比較之用?現時研究發現,最側彎的位置,頂椎的前端生得比后端為高,因此出現平背。正常入一般胸背部呈后凸,胸部的椎骨后部較前部為高?因此如椎骨出現前高后低,背部的生理弧度就會減低,慢慢變扁平,重要的是胸背部越平,柱側量加劇惡化的風陵就越高。
照X光的額率
過去二三十年的研究發現青少年脊柱側鷺患者患有乳癌和子宮頸癌的桶會較高而這與她們接受太多X光診斷有關。七十年代的脊柱側患者平均每人每3年照了22張X光現時數目已大幅降低:。但照X光數目與患者需要接受的治療方法相關如患者的治療方案以觀察為主,需照的X光數目最少;但如需接受支具治療的,X光數目會增加;接受手治的:X光數目更是最多速12張這數目仍然偏高:增加30年后患乳癌風陵的機會。
減低幅射帶的風險
現時業界共蓋是盡量減少照射X光。如必須照射時?亦只憩正面,不愿每次都照側位片。又照片時宜盡量滅低覆蓋范副,只包括頸底至盤骨頂位置,以減低幅射量
照X光助了解脊樁柔軟度
要確定脊柱側彎的水平,程度或椎骨是否有先天性的異常,X光檢查是必須的。初步只需要照一張站立的正面片,觀察是否有脊柱側彎的角度。若要矯正脊柱側彎,就需要照側面,甚至俯臥的X光,以便和站立的X光作對照。
照X光時,患者需要雙腳分開站立,寬度與髖齊,目的是使過程標準化。拍攝照片時,患者宜背向X光,以減低乳房受輻射影響。
要知道脊柱的柔軟度,可照俯臥的X光,然后與站立的X光片作比較,若站立時的脊柱側彎明顯較為嚴重,則顯示脊柱仍柔軟。另一種測知脊柱柔軟度的方法是照仰臥左右側屈的X光,若脊骨之間活動沒有明顯受限,亦顯示脊柱柔軟,可矯正或加劇的機會都較高。
側面X光則有助決定胸腰部的生理弧度,由于脊柱側彎是脊柱避的扭曲,除了從后面可見到側彎,從側面亦可見到正常的生理弧度受到影響。從側面來看,有脊柱側者,胸腰位置(即在胸和腰之間的弧通常都由前凸變為后凸,胸部的生理弧度大都較低
X光除了顯示側彎的程度,亦有一定的診斷功能。大部分原發性的胸部脊柱側彎都呈右傾,當胸部側彎向左時,宜小心檢查側彎會否是繼發于一些其他的限藏性毛病。
為什么要進行X光檢查?
上期我們談論了關于脊柱側彎的篩查方法,為了進一步確診脊柱側彎,我們需要借助更專業的儀器檢查——X光片檢查。
臨床上通常采取站立正位的全脊柱X光片(即第一節胸椎直至盤骨頂部),通過X光片,以作出鑒別診斷,來確認患者是否患有脊柱側彎,及是否為起因不明的原發性脊柱側彎。X光診斷時,一般較少使用側位照射。但當患者背部扁平,便需要照射側位X光,以備將來作比較之用。從X光片還可見到脊柱側彎的位置,側彎的幅度,生理弧度的變化和椎骨旋轉的角度。通常醫生會以科布氏角,即側彎的幅度作為治療的指標,包括患者是否需要治療和治療的成效。當然,如果不能確診,懷疑脊柱側有其他可能時,就會轉介患者往照磁力共振。
量度科布氏角
科布氏角的量度方法很簡單。在彎弧頂端和尾端最斜的椎體劃一條切線,然后在這兩條切綜名劃一條垂直線,它們交角就是科布氏角,它就是脊柱側彎幅度的指標。
從Ⅹ光片可見椎體旋轉的程度,通常頂椎(為彎弧處于水平的節段)為旋轉最多的椎體。旋轉的幅度可以用旋扭尺量度。當腰部椎體旋轉多于33%,患者出現腰痛機會較高。
量度科布氏角
|